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---GB3838-88
Author:goobsy           Renew time:2019-05-13

(GB3838-88 1988-04-05實施) |
為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《環境保護法(試行)》和《水污染防治法》,控制水污染,保護水資源,特制訂本標準。 本標準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江、河、湖泊、水庫等具有適用功能的地面水水域。 |
|
代替GB3838-83
(1988年4月5日國家環境保護局批準 1988年6月1日實施)
為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《環境保護法(試行)》和《水污染防治法》,控制水污染,保護水資源,特制訂本標準。
本標準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江、河、湖泊、水庫等具有適用功能的地面水水域。
1 水域功能分類
依據地面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護目標將其劃分為五類:
Ⅰ類 主要適用于源頭水、國家自然保護區。
Ⅱ類 主要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、珍貴魚類保護區及游泳區。
Ⅲ類 主要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、一般魚類保護區及游泳區。
Ⅳ類 主要適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。
Ⅴ類 主要適用于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。
同一水域兼有多類功能的,依最高功能劃分類別。有季節性功能的,可分季節劃分類別。
表1 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
序號 |
|
Ⅰ類 |
Ⅱ類 |
Ⅲ類 |
Ⅳ類 |
Ⅴ類 |
|
基本要求 |
所有水體不應有非自然原因所導致的下述物質.
A.凡能沉淀而形成令人厭惡的沉積物
B.漂浮物,諸如碎片,浮渣,油類或其他的一些引起器官>不快的物質
C.產生令人厭惡的色,臭,味或渾濁度的
D.對人類,動物或植物有損害,毒性或不良生理反應的,
E.易滋生令人厭惡的水生生物的. |
1 |
水溫oC |
人為造成的環境水溫變化應限制在:
夏季周平均最大溫升≤1
冬季周平均最大溫降≤2 |
2 |
pH ≤ |
6.5-8.5 |
6-9 |
3 |
硫酸鹽1)(以SO-2計) ≤ |
250以下 |
250 |
250 |
250 |
250 |
4 |
氯化物1)(以Cl-計) ≤ |
250以下 |
250 |
250 |
250 |
250 |
5 |
溶解性鐵1) ≤ |
0.3以下 |
0.3 |
0.5 |
0.5 |
1.0 |
6 |
總錳1) ≤ |
0.1以下 |
0.1 |
0.1 |
0.5 |
1.0 |
7 |
總銅1) ≤ |
0.01以下 |
1.0(漁0.01) |
1.0(漁0.01) |
1.0 |
1.0 |
8 |
總鋅1) ≤ |
0.05 |
1.0(漁0.1) |
1.0(漁0.01) |
2.0 |
2.0 |
9 |
硝酸鹽(以N計) ≤ |
10以下 |
10 |
20 |
20 |
25 |
10 |
亞硝酸鹽(以N計) ≤ |
0.06 |
0.1 |
0.15 |
1.0 |
1.0 |
11 |
非離子氨≤ |
0.02 |
0.02 |
0.02 |
0.2 |
0.2 |
12 |
凱氏氮≤ |
0.5 |
0.5 |
1 |
2 |
2 |
13 |
總磷(以P計) ≤ |
0.02 |
0.1(湖,庫0.025) |
0.1(湖,庫0.05) |
0.2 |
0.2 |
14 |
高錳酸鉀指數≤ |
2 |
4 |
6 |
8 |
10 |
15 |
溶解氧≥ |
飽和度90% |
6 |
5 |
3 |
2 |
16 |
化學需氧量(CODcr) ≤ |
15以下 |
15以下 |
15 |
20 |
25 |
17 |
生化需氧量(BOD5) ≤ |
3以下 |
3 |
4 |
6 |
10 |
18 |
氟化物(以F-計) ≤ |
1.0以下 |
1.0 |
1.0 |
1.5 |
1.5 |
19 |
磷(四價) ≤ |
0.01以下 |
0.01 |
0.01 |
0.02 |
0.02 |
20 |
總砷≤ |
0.05 |
0.05 |
0.05 |
0.1 |
0.1 |
21 |
總汞2)≤ |
0.00005 |
0.00005 |
0.0001 |
0.001 |
0.001 |
22 |
總鎘3) ≤ |
0.001 |
0.005 |
0.005 |
0.005 |
0.01 |
23 |
鉻(六價) ≤ |
0.01 |
0.05 |
0.05 |
0.05 |
0.1 |
24 |
總鉛2) ≤ |
0.01 |
0.05 |
0.05 |
0.05 |
0.1 |
25 |
總氟化物≤ |
0.005 |
0.05(漁0.005) |
0.2(漁0.005) |
0.2 |
0.2 |
26 |
揮發酚2) ≤ |
0.002 |
0.002 |
0.005 |
0.01 |
0.1 |
27 |
石油類2)(石油醚萃取) ≤ |
0.05 |
0.05 |
0.05 |
0.5 |
1.0 |
28 |
陰離子表面活性劑≤ |
0.2以下 |
0.2 |
0.2 |
0.3 |
0.3 |
29 |
總大腸菌群3)(個/L) ≤ |
|
|
10000 |
|
|
30 |
苯井(a)芘3)(ug/L) ≤ |
0.0025 |
0.0025 |
0.0025 |
|
|
注:
1)允許根據地方水域背景值特征做適當調整的項目>
2) 規定分析檢測方法的最低檢出限,達不到基準要求
3)試行標準>
2 水質要求
本標準規定不同功能水域執行不同標準值,地面水五類水域的水質要求按表1執行。
2.1不得用瞬時一次監測值使用本標準。
2.2標準值單項超標,即表明使用功能不能保證。危害程度應參考背景值及水生生物調查數據,硬度修正方程及有關基準資料綜合評價。
3 標準的實施
3.1本標準由各環境保護部門及水資源保護部門負責監督與實施。
3.2各地環境保護部門會同城建、水利、衛生、農業等有關部門,根據流域或水系整體規劃,結合水域使用要求,將所轄水域劃分功能類別、報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后,按相應的標準值管理。
3.3劃分各水域功能,一般不得低于現狀功能。需要降低現狀功能時,應做技術經濟論證。并報上級主管部門批準。
3.4排污口所在水域形成的混合區,不得影響魚類回游通道及鄰近功能區水質。
3.5漁業水域,由各級漁業行政部門按TJ35-79《漁業水質標準》監督管理;生活飲用水取水點,由各級衛生防疫部門按GB5749-85《飲用水衛生標準》監督管理;放射性指標執行國家GB8703-88《輻射防護規定》。
3.6本標準項目不能滿足地方環境保護要求時,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制訂地方補充標準,并報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備案。
4 水質監測
4.1監測取樣點,應布設于各功能區代表位置。
4.2本標準各參數的檢測分析方法按表2執行。
表2 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選配分析方法
序號 |
參數 |
測定方法 |
檢測范圍mg/L |
注釋 |
分析方法來源 |
1 |
水溫 |
|
|
|
|
2 |
Ph |
玻璃電極法 |
|
|
GB6920-86 |
3
|
硫酸鹽
|
硫酸鋇重量法 |
10以上 |
結果以SO42-計
|
GB5750-85
|
鉻酸鈉比色法 |
5~200 |
硫酸鋇比濁法 |
1~40 |
4 |
氯化物 |
硝酸銀容量法 |
10以上 |
結果以Cl-計
|
GB5750-85
|
硝酸汞容量法 |
可測至10以下 |
5
|
總鐵
|
二氮雜菲比色法 |
檢出下限0.05 |
測得為水體中溶解態、膠體態、
懸浮顆粒以及生物體中的總鐵量 |
GB5750-85
|
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
檢出下限0.3 |
6
|
總錳
|
過硫酸銨比色法 |
檢出下限0.05 |
|
|
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
檢出下限0.1 |
|
|
7
|
總銅
|
原子吸收 |
直接法 |
0.05~5 |
|
GB7475-87
|
分光光度法 |
熬合萃取法 |
0.001 0.05 |
|
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鈉
(銅試劑) 分光光度法 |
檢出下限0.003
(3cm 比色皿)
0.02~0.70
(1cm比色皿) |
未過濾的樣品經消后測得的總銅量,包括溶解的和懸浮的 |
GB7474-87 |
2,9-二甲基-1,10-二氮雜菲(新銅試劑) 分光光度法 |
0.006~3 |
|
GB7473-87 |
8
|
總鋅
|
雙硫腙分光光度法 |
0.005~0.05 |
經消化處理后測得的水樣中總鋅量 |
GB7472-87 |
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
0.05~1 |
GB7475-87 |
9 |
硝酸鹽 |
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 |
0.02~1 |
硝酸鹽含量過高時應稀釋后測定結果以氮(N)計 |
GB7480-87 |
10 |
亞硝酸鹽 |
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
0.003~0.20 |
采樣后應盡快分析。結果以氮(N)計 |
GB7493-87 |
11
|
非離子氨
(NH3)
|
納氏試劑比色法 |
0.05~2 (分光光度法)
0.20~2 |
測得結果是以氮(N)計的氨氮濃度,然后再根據附表,換算為非離子氨濃度 |
GB7479-87 |
水楊酸分光光度法 |
0.01~1 |
GB7481-87 |
12 |
凱氏氮 |
|
0.05~2
(分光光度法)
0.02~2
(目視法) |
前處理后用納氏比色法,測得為氨氮與有機氮之總和,結果以氨(N)計 |
|
13 |
總磷 |
鉬藍比色法 |
0.025~0.6 |
結果為未過濾水樣經消化處理后測得的溶解的和懸浮的總磷量 |
|
14
|
高錳酸
鹽指數 |
酸性高錳酸鉀法 |
0.5~4.5 |
|
|
堿性高錳酸鉀法 |
0.5~4.5 |
|
|
15 |
溶解氧 |
碘量法 |
0.2~20 |
碘量法測定溶解氧有各種修正法,測定時應根據干擾情況具體選用 |
GB7489-87 |
16 |
化學需氧量(CODCr) |
重鉻酸鹽法 |
10~800 |
|
|
17 |
生化需氧量(BOD5) |
稀釋與接種法 |
3以上 |
|
GB7488-87 |
18
|
氟化物
|
氟試劑比色法 |
0.05~1.8 |
結果以F-計 |
GB7482-87 |
茜素磺酸鋯目視比色法 |
0.05~2.5 |
|
|
離子選擇電極法 |
0.05~1900 |
|
GB7484-87 |
19
|
硒(四價)
|
二氨基聯苯胺比色法 |
檢出下限0.01 |
|
GB5750-85 |
熒光分光光度法 |
檢出下限0.001 |
|
|
20 |
總砷 |
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銀分光光度法 |
0.007~0.5 |
測得為單體形態、無機或有機物中元素砷的總量 |
GB7485 87 |
21
|
總汞
|
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|
高錳酸鉀-過硫酸鉀消解法 |
檢出下限0.0001 |
包括無機或有機結合的, 可溶的和懸浮的全部汞 |
GB7468-87 |
|
溴酸鉀-溴化鉀消解法 |
(最佳條件0.00005) |
|
|
高錳酸鉀-過硫酸鉀消解-雙硫腙比色法 DT <> |
0.002~0.04 |
|
GB7469-87 |
22
|
總鎘
|
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(螯合萃取法) |
0.001~0.05 |
經酸硝解處理后, 測得水樣中的總鎘量 |
GB7475-87 |
雙硫腙分光光度法 |
0.001~0.05 |
|
GB7471-87 |
23 |
鉻(六價) |
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|
0.004~1.0 |
|
GB7467-87 |
24
|
總鉛
|
原子吸收分 |
直接法 |
0.2~10 |
經酸硝解處理后, 測得水樣中的總鉛量
|
GB7475-87 |
光光度法 |
螯合萃取法 |
0.01~0.30 |
|
雙硫腙分光光度法 |
0.01~0.30 |
GB7470-87 |
25
|
總氰化物
|
異煙酸-吡啶啉酮比色法 |
0.004~0.25 |
包括全部簡單氰化物和絕大部分絡合 |
GB7486-87 |
吡啶-巴比妥酸比色法 |
0.002~0.45 |
氰化物, 不包括鈷氰絡合物 |
|
26 |
揮發酚 |
蒸餾后4-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|
0.002~6 |
|
GB7490-87 |
27 |
石油類 |
紫外分光光度法 |
0.005~50 |
|
|
28 |
陰離子表面活性劑 |
亞甲基藍分光光度法 |
0.005~2.0 |
本法測得為亞甲基藍活性物質(MBAS), 結果以LAS計 |
GB7494-87 |
29
|
總大腸菌
群 |
多管發酵法 |
|
|
GB5750-85 |
濾膜法 |
|
|
|
30 |
苯并(a)芘 |
紙層析-熒光分光光度法 |
2.5ug/L |
|
GB5750-85 |
注: *暫時采用環境監測分析方法(1983年版), 待方法標準發布后執行國家標準。
附加說明:
本標準由國家環境保護局規劃標準處提出。
本標準由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組織制訂。
本標準由國家環境保護局負責解釋。 |
|